分類
台灣史

(影)柯志明:林爽文軍成仁義塚碑記 20220127


十八世紀中葉(1760年),清廷挖築土牛番界封禁漢民開墾。

林爽文等以界外私墾者為主之沿山勢力,遭受迫害、捕殺,乃於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87年1月16日)於大里杙豎旗奮起反抗。

全臺迅即響應。林爽文等勢力最盛時,清廷僅存府城孤守。

清剿動員六萬大軍,費時一年,終於攻陷大里杙。林軍主力撤入內山,據守集集失敗,再退埔里,最後逃至東勢角,餘眾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宿四角林大安溪畔。

是夜番割劉中立、張仕等動員泰雅族北勢群獅仔、屋鏊、末毒十三社歸化生番參戰,隔日(1788年2月1日)凌晨發動突襲,殲滅林軍大部,僅剩林爽文等一、二百人渡河北逃。

東勢、新社地區戰死、淹死及清軍後續屠殺的林爽文軍民遺體近萬,堆疊掩埋於東勢大橋東岸下新庄溪崁。

1911年豐勢路開築台車軌道,掘出大量無主枯骨,當地仕紳、善心人士捐款,就地興建「萬善祠(無緣塔)」存放,祭祀大眾爺。

由於1924年該處興建東勢公會堂等公家建築,骨骸遷移本街百姓公廟合祀,1926年改建完成後更名保安祠。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保安祠藏骨屋全數崩塌,骨骸散落滿地。

地方人士因集資於第一公墓興建東勢萬善祠大眾爺廟收容。

先民渡海來臺追求自由與幸福,開闢草萊謀生。奈何橫遭劃界遷民、殘暴統治。

林爽文部眾挺身起義、殺身成仁,萬人塚足資見證。

因立林爽文軍成仁義塚碑文為誌,企盼後人省思毋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柯志明敬誌
辛丑年臘月廿五日
2022年1月27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