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日治時期「花蓮港神社」銅馬被強迫加入國民黨


1916年設立的「縣社花蓮港神社」,戰後改名忠烈祠,庭院有一尊日本銅鑄神馬,馬鞍上的布巾原本有花蓮港神社的社徽,中間是五角形的「花蓮港廳」徽、外圍是菊花圖紋,不過戰後被改刻國民黨徽,後來又因為遭潑漆抗議,又擴大星芒變成青天白日國徽。昨花蓮港神社殘跡遭毀,銅馬的故事又被翻出,網友也笑說「銅馬簡直是被強迫入黨」!

花蓮忠烈祠原為花蓮港神社,最近傳出神社遺構擋土牆遭縣府「改頭換面」,古蹟都不古蹟了,被破壞的擋土牆旁邊有一匹銅鑄的神馬,是許多花蓮人共通的童年回憶,來到這邊幾乎大家都跟銅馬拍照、甚至是直接被抱上馬背「騎馬」。

事實上翻開早期老照片,會發現「神馬」的肚子上的紋章和現在大不同!上面原先是「花蓮港神社」專有的社徽,內為代表花蓮港廳的五角形紋章,外加一圈日本「十六瓣一重表菊紋」。花蓮文史工作者「762書庫」負責人黃家榮說,此一銅馬其實是「神馬」,代表神明的坐騎,由花蓮中小企銀前身「東台灣無盡會社」奉獻給神社。

他說,到了戰後因為政府著手去日本化,日殖時代的神社、紀念碑、橋樑上的題字等,通通要抹除,戰後神社除了改為忠烈祠,花蓮縣府於1956年會勘後也也把忠烈祠內銅馬腹部的紋章,塗改成國民黨徽,神社石燈籠也被破壞。

黃家榮說,銅馬腹部的黨徽一直到2009年,因遭人潑漆抗議「黨國不分」,當時的花蓮縣長謝深山也從善如流,把黨徽外面的「青天」範圍擴大,白日的12道光芒不碰觸到青天的邊緣,就成了中華民國國徽,不過仔細看,原本雕刻的五角形花蓮港廳紋章還在,菊紋也還隱約可見。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