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李俊宏 醫師 : 台灣應調整職場安全與暴力防範的幾點建議


今日台灣發生了超商店員因勸導戴口罩,而遭刺死的新聞,這已經不是第一例因勸導戴口罩而受爆的案件。這類問題,早在去年,美國或其他國家就有類似的案例,也曾因勸導戴口罩而遭刺傷、刺死、槍擊的例子。

坦白說,台灣的超商店員,除了一般的商業服務外,公共業務、衛生勸導、國家政策都仰賴超商協助,承擔了過多的責任,然則對於相關的安全訓練與支援,福利與保障並沒有對應的提升。

依據國外去年的專家,針對因勸導產生衝突事件提供的相關指引,筆者對職場安全與暴力防範有幾項建議,台灣應該更嚴肅來面對,並且參考調整。

(1)公眾宣導很重要,應該更落實:針對配合戴口罩的重要性,與可能產生的後果,除了政府的媒體宣導外,超商也應該投入更多宣導資源,也要有合適的單張公告便於說明,包括可能有的法律後果。

(2)不該對暴力行為的過度疾病化:誠然某些精神疾病可能產生攻擊行為,但這必須要經過醫療專業評估,過度或過早將暴力行為疾病化,反而會導致肇事者輕忽該有的法律責任,應以執法處理為優先。

(3)員工教育訓練與演練:員工訓練是重要的,除了必須有標準化的安全指引外,更應該定期演練,搭配角色扮演,以確認員工都能熟悉相關技巧,鼓勵全員參與,定期查核,給予獎勵,以形成安全的職場文化。

(3)清楚民間單位的責任與界線:超商能做的是勸告,但並沒有強制執行的公權力,也不能開罰,當顧客無法配合時,和緩地說明立場「這是國家防疫以及公司的規定,並不是針對您」,若顧客無法配合,後續應該要交給國家處理,例如影音檔案,避免第一線直接面對衝突。

(4)盡量避免與顧客爭辯,以免衝突升溫:很多的衝突都是因為爭辯而升溫,有些顧客可能因為政治立場、酗酒吸毒、人格慣性,乃至於某些並未接受良好治療的疾病狀態而好爭辯。一旦發現對方因爭辯而升溫,要仔細評估風險。

(5)系統性的後勤支援,執法單位做為後盾:一旦爭辯衍生為衝突,甚至是口出威脅或企圖攻擊,必要時要通報警方協助,而警網也應該針對此類事件有因應的對策。

(6)對於員工的協助方案,應該更完善:在受害員工部分,雇主應該善盡其責任,除了聘請律師為其主張相關的法定權益以外,其所需要的醫療與家庭扶助,應該也要提供幫忙,甚至需要考慮針對夜班等高風險時段給予額外津貼或保險。

當然,針對員工訓練的部分,也包括盡量別打斷顧客對於口罩命令的抱怨、注意自己語言與非語言的內容,注意對方語言與非語言的風險訊號,面對憤怒的顧客時必須要有阻隔物,確保自己離開的路線,也確定顧客不會因為誤解你企圖攔阻而暴起攻擊。從知道到足以應對,別讓這些年輕人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暴露於因勸導口罩而被攻擊的風險,應該是雇主與國家社會的共同責任。

從去年到今年,已經有多起類似案件上了媒體,精神疾病為攻擊要因的仍在少數,而其他未到嚴重傷害的黑數應該更多,與其說這是醫療問題,職場安全與治安更值得我們關注。希望,真的能落實超商的安全維護,不再有類似案件的發生。

原文出處 李俊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