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柳時雨 影評:【梅艷芳Anita】我給自己的妥協,不哭。流淚就好


在電影開始前,早也清楚關於傳記電影我向來是沒什麼資格評論的,進入正片前,我甚至覺得這部電影可能只會是讓我多了解一點「梅艷芳」(Anita)這位傳奇巨星的楔子,不料,電影開場十秒,身邊的人就哭了出來。

她說的捨不得,其實有多少人感同身受?

不是不能體會那種心境,只是腦海中的模糊印象無法讓讓我一下子就帶入那年代、也沒能立刻就跳進她當時面對最後一場演唱會的揪心,我還在回想小時候聽聞的梅艷芳是怎樣的形象?

依稀記得,當年一提到香港女星,梅艷芳絕對是立刻浮出來的名字之一;嚴格來說,我不算經歷過港星翻騰的年代,小時候的我對流行文化的感受度低、接觸也少,只在新聞上看過某些明星藝人的名字,會去追的星也僅限台灣藝人,港星對我來說遙遠,除了聽不懂粵語,也不了解那才代表流行時尚。

梅艷芳是我成長過程中一直聽聞的知名藝人,等到足夠關注更大範圍的演藝動態時,她已不在。

某方面,我像現在一輩的年輕人,或許聽過梅艷芳卻不認識梅艷芳、可能認識梅艷芳但不明白梅艷芳,她是上個世代的傳奇,但也已經是傳奇,流行文化與明星更迭迅速,眼前的已經看不明了,哪會特別往回翻尋八零年代的輝煌?

如是說來,我應該是會蠻無感的,關於「梅艷芳」這部電影,入席後,我對接下來會看到什麼內容也沒有任何想像,傳記電影的框架侷限了我的自以為。

我沒想過,「梅艷芳」的情緒會飽滿到這種程度。

一直以為親情系電影是我的罩門,對於親情的衝突,我向來沒什麼抵抗力,可是「梅艷芳」並非走這條路線,即使談及梅艷芳與姊姊梅愛芳的姊妹情深,那也只是電影疏理的一個部分,這電影卻有好多橋段逼得我不得不再三抵擋眼眶內的流水攻勢,我沒有想在這時看個電影還哭、我也沒想因為誰的傳記電影而哭,那是莫名且複雜的情緒衝突,分明我不是香港人、我不太認識梅艷芳、我未仔細聽聞她的遭遇,竟幾乎壓抑不了從心底湧上來的衝擊。

最後我給自己妥協,不哭。

流淚就好。

應該無感的我,卻深深浸入在她的情緒裡,令我好生訝異。

最教我震撼的,應該是電影裡扮演梅艷芳的王丹妮自語道出二零零三年SARS侵襲時的社會處境與民眾心境,對照現在,那是莫大諷刺,偏偏那也是「梅艷芳」這部電影現時所不能談的禁忌,例如梅艷芳當年力挺六四、電影裡則完全抹去,可以理解電影製作的考量,就是個遺憾。

她的人生最終不留下遺憾,這已是許多人無法做到的事。

得知自己罹患子宮頸癌且到了末期,梅艷芳決定站上舞台向大家告別,即使身體快撐不住了、縱使心力近乎交瘁,她仍完成了八場最終告別的演唱會,她有好多捨不得、因為還有好多事情沒做,可走這一遭也沒有遺憾了,梅艷芳最後在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凌晨兩點五十分病逝於香港養和醫院,享年四十歲。

宛如夢境,原來自己錯過了一個人如此精采的人生。

不知不覺,我已經活過了梅艷芳的年紀,短短四十載的人生,她成就了多少人、圓滿了多少事?低頭想想只覺得汗顏,當然能力與地位不可並論,重點是為自己與為想出力發聲的人事物做了多少?沒有遺憾地留下華麗身影轉身,真要等翻過了那座山丘後才知道有多困難。

對擁有的會捨不得,是因為清楚有多難得;對經歷的會感恩,是因為終於瞭解什麼叫做因果與緣份。

梅艷芳終其一生都沒得到想要的感情歸宿,不過,她仍成就了自己的終身,她明白有些戲就得那樣演完,也了解有些人只能那般離去,或許是灑脫,不如說是把握了所有的豁達。

「梅艷芳」可以讓新一代觀眾認識這位香港演藝界的傳奇天后,更能讓老歌迷和老戲迷們重溫當年梅姑風采,不論認不認識她,都能在漆黑影廳裡讓口罩遮去淚痕,是一種釋放,更會是重新喚醒的勇氣。

原文出處 黑手黨:黑電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