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衣雲學歷: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社會文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
漫畫與台灣歷史相關論文:
李衣雲, 2021.04,〈一九四〇年代~一九六〇年代の台湾漫画 ──政治、イデオロギー、文化の場の競合〉,《民主化に挑んだ台湾台湾性・日本性・中国性の競合と共生》,名古屋:風媒社,頁151-183。
李衣雲, 2020.04,〈身體的記憶與義務的記憶:戰後臺灣集體記憶的潛伏與再建構〉,《臺灣研究叢書:帝國在臺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台北市:臺大出版中心,頁 151-183
I-YUN LEE, 2019 ,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Manhua’, Encyclopedia of East Asian Design’ (eds., Haruhiko Fujita & Christine Guth. London:Bloomsbury Visual Arts.
李衣雲, 2018.09,〈臺灣大眾文化中呈現的歷史認識:以漫畫為中心(1945-1990)),《思與言》,Vol.第56卷No.3期,頁7-73。
李衣雲, 2016.09,〈在病態與反抗的夾縫之外--論Boys’ Love論〉,《圖像敘事研究文集》,台北:書林出版社,頁129-178。
李衣雲, 2016.09,〈這就是愛──從迷與二次創作談起〉,《緣社會:動漫社會學2:本本的誕生》,台北:奇異果出版社,頁47-54。
專書:
李衣雲,2017.10,《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化、1945-2003: 「哈日(ハーリ)現象」の展開について》,東京:三元社。
李衣雲, 2012.09,《讀漫畫》,台北市:群學出版社。
李衣雲, 2012.09,《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目次
導言:漫畫展演的探求(代序)
第 1 章 漫畫的起源—變形、象徵與符號化
1-1 前言:獨特的圖文結晶
1-2 漫畫的軸心—符號化與變形
1-3 符號化的表現:表情
1-4 文圖互現的敘事與情狀
1-5 從靜態二次元到流動連續性
小結:漫畫的語言體系和文法
第 2 章 流動的文法體系—點線與文字的文化差異
2-1 前言:符號共識下的解讀空間
2-2 人神的降臨和殞落:美國的超級英雄漫畫
2-3 連續性表現的結構:畫格關係
2-4 美日漫畫的客觀敘事與情感連結
小結:漫畫表現與文化展現
第 3 章 漫畫符號體系的解釋共同體—漫畫的讀者介入與二次創作
3-1 同人誌的發展與探討
3-2 漫畫的符號表現:二次創作的角色識別
3-3 符號間關係的形成:二次創作的「配對」
3-4 閱讀的表現:文本的空白與讀者的介入
小結:文本侷限下保留的詮釋自由
第 4 章 漫畫文法的表現系譜—台灣漫畫的斷裂、吸納與再生
4-1 台灣漫畫的文法體系?
4-2 日治時期的漫畫:原生與傳入
4-3 1950-1960年代初:初生到定著
4-4 1960年代:發展與斷裂
4-5 1970年代後:「少女」登場與吸納再生
4-5-1 日本漫畫文法的影響:「少女」的登場
4-5-2 日本漫畫文法體系的吸納
小結:失落漫畫的島語╱嶼
結語:漫畫文法的共享與流動
附篇:日本女性漫畫中的少年愛與 Boy’s Love
看漫畫的年資:40年以上。
看過的漫畫種類:台日美歐漫。
看過的漫畫的年代記:
現代漫畫剛進入亞洲時的《團團新聞》、早期的岡本一平的作品、《小正的冒險》等正在發展中的漫畫。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台灣婦人界》等刊載的台漫。以及中村書店出版的,以及《少年俱樂部》上刊登的日本漫畫。美漫白朗黛、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俠、迪士尼漫畫(這幾個系列一直延續下去到後面的年代)。
1945年-1949年報刊雜誌(《新生報》、《新新月刊》等)上刊登的台灣單幅漫畫與四格漫畫、連環圖畫冊。日本的手塚治虫的赤本漫畫、以及其他赤本漫畫。
1950年代的漫畫看過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全套《東方少年》(有缺漏),博物館典藏的寶石出版社等出版的漫畫書籍、《小學生》雜誌,以及羊鳴、葉宏甲、洪晁明、陳定國、謝雲升、劉興欽等人出版的《學伴》雜誌的一期、牛哥的漫畫、《聯合報》《中央日報》所刊的反共漫畫、美國連環漫畫淘氣阿丹、小亨利。以及日本的赤本與貸本漫畫(於京都漫畫博物館)。
1960年代台灣出租本漫畫(中崙所藏本全部,包括陳定國、葉宏甲、淚秋、許松山、山巴等)、《王子》雜誌。阿根廷的漫畫《娃娃看天下》。
1970年代的《王子》雜誌、游龍輝、劉興欽人的作品。以及小本的翻譯日漫。
1980年代的小本翻譯日漫、《小咪漫畫》、審查制廢止後的厚本翻譯日漫。台漫的《烏龍院》系列、朱德庸等人的四格漫畫、時報的《歡樂》、《星期》系列,《周末》、《漢堡》。
1990年代東立的《龍少年》《星少女》,大然的《公主》等台灣漫畫雜誌,以及後來。以及日本仿精裝本漫畫。
個人經歷:畫過漫畫、出過同人誌、經歷過漫畫審查制時代、時報漫畫時代、東立大然培育台灣漫畫家時代。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