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蘆葦之歌》觀影後 推薦語 吳珮慈 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


《蘆葦之歌》觀影後 推薦語

那天看了《蘆葦之歌》,很是感動。導演的作品和她的人一樣,充滿內在的光燦。很沉鬱的題材,很困難的紀錄對象,但導演給指了一個溫暖的出口,那天在場的觀眾每個人都能深切感受到。

如歌的行板一般,銀幕上緩緩地延展出慰安婦阿嬤們的光與影。

《蘆葦之歌》,一部令人動容的紀錄片。

《蘆葦之歌》紀錄了暮年的阿嬤們在婦女救援基金會工作坊的長期關懷下相互聚首療癒作伴的日子。紀實和生活化的敘述觀點,沉靜和緩,充滿了真實的力量。

沒有青春傷逝的宿命,沒有日台對立的悲情姿態。

吳秀菁導演將我們帶入了阿嬤們珍貴的時光中:那些曾有過的年少歲月、那些曾有過的青春心境。看完《蘆葦之歌》之後,仍然會深深記得,秀妹阿嬤憶起了那在心中永遠保留一個位置的日本青年時綻放出少女般的溫柔模樣,小桃阿嬤曾受家族排斥、無論如何要日本政府一個道歉要一份尊嚴的堅毅,沈中阿嬤如春花般歌舞的開朗樂觀之下實則永遠存留著心中難以抹滅的黑洞恐懼。

寄寓身世之痛。但是這些傷痛,被《蘆葦之歌》賦予了一個特別的凝視點。隨著生命的流逝,一切都敵不過時間。在不斷流逝、失去的過程之中,吳秀菁導演用深情來關照人間世的無明,這是《蘆葦之歌》書寫和詰問抽象歷史力量的獨特方式。遍山的楓紅、清麗的花圃,遠方天光純淨,只彎腰不傾折的蘆葦,所有光燦的意象相互交織,串聯其間。那是希望的萌動,永恆的開端,那是可以重新看待生命的力量。即使公道尚未來臨,塵世逐漸消失,但星辰仍將在夜空中守望,晨曦仍會降臨。

亂世流離之中,女性背負了歷史創傷。《蘆葦之歌》是對於她們所經歷那龐大的失落的一首頌歌,一篇獻詞,真摯感人,令人動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