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翁佳音 / 老番的台灣史 : 瑯嶠音


臺語界大老來信與我討論「斯卡羅」電視裡的「瑯嶠」,台語發音是Long-kiau,還是Lang-kiau較接近原音?因為演員兩種音都有講。

老番答案:1637年一封「原件」信函提到「瑯嶠」有五字,被拼寫成Lonkjouw (2次)/ Lonkjauw(3次),所以Long-kiau較接近原音!

由後來文獻我們外人又得知「瑯嶠」是外來稱呼,當地人叫「Dalaswack」,好長一段時間被漢譯為:豬朥束(Ti-la-sok)、地藍松(Tē-nâ-sông)。老番長期就主張「瑯嶠」是蠻南語,所以,臺語大老沒找錯人談。

瑯嶠重要番社豬朥束部分地方,在荷蘭文獻被拼寫成Skaro!哇,與「斯卡羅」音聲相同,歷史沒斷。瑯嶠人發現荷蘭人後,被荷蘭人寫成男女都穿衣服,是相當有文化的族群。瑯嶠人也與荷蘭人簽了約,出席全臺會議(Landdag)。

後來瑯嶠人又發現鄭成功與施琅侵門踏戶,那些人後代把瑯嶠寫成:「全臺適中之地,番王居之」,而且說這裡的人可能是徐福,可能是宋朝亡國遺民,可能是大元帝國蒙古人的後代《噶瑪蘭志略》。

你看,歷史無限可能。所以不要再問老番那位二十七、八歲少年得痣的臺灣總兵為何會講英語啦。編劇送他去台大或北大就讀,也不是不可能。

原文出處 翁佳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