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北海道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以機械化提升產量20210705


作為中藥原料的藥材種植正在北海道擴大。這是由於日本國內需求約8成依賴中國產,力爭確保穩定的醫藥品廠商積極發動農戶。通過轉用蔬菜收割機等推進機械化,北海道成為一大產地。因為沒有市場交易,廠商直接收購也令農戶獲得穩定的收入。

今年2月,中藥巨頭津村的子公司“夕張津村”(夕張市)的低溫倉庫中堆放著大量袋裝的被認為對畏寒等有功效的川芎。北海道各地農戶等種植的藥材在該公司工廠經過乾燥和品質檢查等,之後作為中藥原料“生藥”向津村供貨。

藥材沒有市場交易,津村等醫藥品廠商通過農協以固定價格向簽約農戶購買訂購的量。價格不會波動,對農戶而言具有可預計收入的好處。偏好寒冷地帶的品種較多,據北海道政府統計,道內2018年種植面積達到約294公頃,是2005年的約2.1倍。

面積擴大的背後存在著廠商方面的危機感。由於老齡化加劇和日益崇尚健康,醫療一線等對中藥的需求增加。據農林水產省透露,各家企業大大依賴的中國產藥材由於中國國內需求增加和為保護資源而限製出口,近年價格高漲。廠商在北海道各地召開說明會,力圖增加更多受託種植的農戶。

與夕張津村簽約的熊崎淳(61歲,帶廣市)在種植土豆、甜根菜和小麥的同時,從1992年起正式種植川芎。據介紹,由於產量超過訂購量也不會有銷路,整個約46公頃耕地中,現在僅有約7公頃種植藥材,但單位面積收益是甜根菜的約2倍,川芎在所有收益中占到3成以上。

由於專用機械未普及,最初幾年人工進行栽種和收穫,後來改造土豆種植機和甜根菜收割機,提高了作業效率。據稱,簽約農戶中其他人也為提高生產效率而同樣推進著機械化。

夕張津村的董事菊地原(55歲)表示:“多虧生產者的協助才走到今天。希望思考不影響現有農業的方法,創造便於生產者種植的環境。”

原文出處 共同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