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90後恐懼生育自願結紮的中國男性!


中國近日推出「三孩政策」,希望借此提升生育率,應對人口老化問題。然而,年輕人似乎有不一樣的想法,更有90後主動選擇結紮。

據中國媒體《南風窗》報導,這些自願結紮的90後男性,年齡介乎23至29歲,令他們選擇結紮的一大原因,是對養育孩子感到困惑甚至恐懼!

不想讓愛人受痛苦,結紮後還是會結婚

2020年7月,23歲未婚的研究生劉垠下定決心接受結紮手術,整個過程大約30分鐘。他表示,偶然讀了一篇女性生育文章,看到女性懷孕前的職場歧視、懷孕期間的不良生理反應、分娩時的疼痛,認為不應讓心愛的人去承受痛苦,遂決定結紮。

「我和一個女孩子戀愛結婚,是想和她在一起,快快樂樂體驗人生的每一天,為什麼要讓她經歷這些?」劉垠稱以後還是會繼續談戀愛、結婚,但他的理想婚姻是「兩個人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被孩子綑牢。

戀愛是為了快樂,婚姻不必與生育掛鉤

選擇自願結紮的,還有劉垠的朋友——29歲的胡宇傑,自2018年便有絕育的決心,為了結紮曾跑遍福建6家醫院,但都因「未婚未育」遭拒,最後在四川成都一家醫院成功接受手術。「女人結扎手術需要全麻,傷害副作用大。男人結扎微創只需要局部麻醉,連縫線都不用,10分鐘就能下床,隔天可以出院。」

報導指出,胡宇傑的父母在他5歲時離異,母親後來改嫁,父親再婚,胡宇傑與後媽相處得不好。15歲那年,胡宇傑離家出走,到大城市去打工,曾談過戀愛,也曾因生育觀念不同而分手。在胡宇傑看來,戀愛是為了快樂,是兩個人舒舒服服在一起,婚姻是好的戀愛加上感情穩定的結果,不必與生育掛鉤。

「想要孩子陪伴,可以選擇領養」

此外,28歲的蔣不從初中起便發現自己不喜歡小孩,自認不能成為一名好父親,雖然避孕可以有好多種方法,但他決定結紮,主要原因是「結紮像紋身一樣,是某種斬釘截鐵的宣言」,且主動絕育意味他是勇於負責任的男性。不過,最終促使他做決定的是女友生理期延遲,又時不時問「如果懷孕了怎麼辦?」,令蔣不感受到對方的焦慮。今年3月,蔣不接受了手術,他說:「退一萬步,有一天我真的想要有一個孩子陪伴,也可以選擇領養。」

然而男性結紮是少數中的少數,當他們公開自己的經歷時,依然會招致不少質疑,甚至有同齡男性嘲諷他們結扎:「只是為了不帶套,爽」。對此,蔣不指在長期穩定的親密關系中,就算以此為理由,也一點也不可恥;劉垠則認為,安全套具備隔離細菌的作用,即便自己決定結扎,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也不能丟。

小時候父母不在,長大不想要孩子

另一方面,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一些男性嚮往丁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两份收入,没有孩子)的生活方式,選擇做結紮手術,受訪者黃玉龍(27歲)就指出,小時候,父母出外打工,留下他給親戚照顧,他因而怨恨父母,甚至長大後不想要孩子。黃玉龍從事手機維修工作,一個月收入約4000元人民幣,「我如果也結婚生子,還是底層人吧……到時候我還是會像我父母一樣把小孩(留在)家裡待著吧,我不想啊。」

黃玉龍對生孩子的問題想了很多,也因此與女友分手。2019年6月,他決定做結紮手術,他形容這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報導也指出,丁克族已存在多時,直到最近才進入中國主流社會,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和其他經濟問題,讓許多年輕人不想要孩子,而主動結紮的隊伍似乎正不斷壯大。

「高付出低回報,生孩子不值」

另一名受訪者黃先生(24歲)去年11月在蘇州做了結紮手術,他是一名在江蘇省無錫市讀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在一個丁克族論壇認識了他的伴侶。「我經常給她科普女性生育的成本有多高,有多恐怖。」他說,計算了一個孩子能盡孝大約10年,得出的結論是生孩子不值。他表示,養孩子是高付出低回報的,且特別麻煩。

原文出處 東方日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