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鳳梨,一壺紅烏龍,一天美好的開始。
我喜歡傍晚去全聯買金讚鳳梨,門口有專人擺攤,自殺或他殺同價,那我就省得自殺了。
有位婦人挑好鳳梨,請全聯小姐現切。我問:「有沒有更黃更熟的?」
全聯小姐邊切邊說:「這個已經很甜了!」
婦人接著說:「這粒是我買的,你吃一塊看看?」
婦人戴著口罩,我看出是正濱漁港米苔目的頭家娘。別看她在攤前一婦當關、手起刀落,私底下人很親切。
我就不客氣吃了一塊,免錢的更甜。
我看日本電視節目介紹台灣鳳梨,說連鳳梨心都是甜的。沒錯!好的金讚鳳梨就是甜心,所以切時不必去心。據我經驗,路邊的鳳梨攤常見頂級金讚鳳梨,雖然較貴,但有價值。
台灣鳳梨好吃,台灣人也是取了很美的名字。清台灣文獻說,原名黃梨(台語音王梨),「臺人名鳳梨,以末有葉一簇,如鳳尾也」、「葉攢簇參差,有如鳳尾,其皮鱗起,故又名鳳梨。」因此,雖然發音ông-lâi,但用字是與音不符的「鳳」梨。
台灣人美化水果名的例子,還有蓮霧。原產印尼的Jambu(全名Jambu air),在清台灣文獻的譯名有「暖霧」、「軟霧」、「翦霧」、「剪霧」、「染霧」、「璉霧」、「輦霧」、「蓮霧」、「南無」、「南富」等,最後以文字最美的「蓮霧」通行,Jambu的音也跟著漢字轉成Lián-bū。如果是「剪」(tsián)霧、「染」(jiám)霧,就比較接近Jambu原音。
還有一例是南台灣稱番茄為柑仔蜜。這種中南美洲水果,西班牙人以原住民語音譯Tomate。西班牙人傳到菲律賓,西班牙語Tomates轉成宿霧語Tamatis,也轉成他加祿語Kamatis,再傳到泉州、金門,以漢字音譯「柑仔得」,但在台灣音譯較美的名字「柑字蜜」(kam-á-bi̍t)。
原文出處 曹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