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載於《有荷文學雜誌》第36期。(原文出處)
2019年12月5日冬季的甲仙,比平地高雄冷冽一些,蜿蜒的山路讓人有種時空暫停的感覺,也很難想像,普門書局的老闆游永福如何在甲仙堅守數十年的歲月,引領民眾認識腳底下這塊土地。
時間推回11月,筆者第一次見到游永福先生是在《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新書發表會。他個子不高,說話卻很有自信,他後來告訴我,那本書是他「苦守18年」的結晶,自己就像是王寶釧。發表會當天有許多朋友與學者前來捧場,讓他非常感恩,原本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活動,竟然聊著就到晚上十一點才散去。
這次訪談過程中,他不時提起《尋找湯姆生》一書的田調細節,包括每張照片的位置、如何拍攝、有多少人參與等等,鉅細靡遺的程度令人佩服。印象最深刻的是還原湯姆生的〈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照片取景點,因為八八風災大幅度改變地貌,因此游永福歷經七次,甚至必須站在斷崖極限處,才能取得最接近湯姆生照片的景色。
仔細觀察周遭環境
在我與他走進書局的時候,他還盯著電腦螢幕。待工作告一段落後,他隨即走到後方廚房煮熱水,並倒了一杯熱開水給我,訪談時他也不斷提醒我保暖身體,隨時幫我補充熱開水,進出廚房好幾次。
如此留意細節且溫暖的性格可以從他早年的詩集《花邊剪刀》窺見。他談起為何詩集以此命名,某年有位老師走進書局買花邊剪刀,游永福先生一見到那位老師便覺得她眼睛相當澄澈,給人純淨的感覺,因此他便把這樣的場景記錄下來。2000年出版之後便把注意力轉向自小生長的甲仙地區,不僅陸續在報紙副刊發表當地生活與文化,還集結出版《甲仙文史記事》,裡面提及了英國探險家必麒麟、傳教士馬雅各及攝影家湯姆生的踏查之旅,成為《尋找湯姆生》一書的起點。
普門書局位於甲仙市區的和安老街,在公有市場旁邊。整間店並不顯眼,如果不是特別注意很容易錯過。店內空間也不算寬廣,但對於甲仙人來說,「書局」並不只是賣書的場所,更像是疑難雜症治療所。採訪過程中,有人是騎著摩托車停在外面,像是麥當勞得來速購買商品;也有人想要換鬧鐘電池,但卻不曉得該選哪種型號而直接把鬧鐘拿來。
書局營造的氛圍是輕鬆的,並非僅止於銀貨兩訖,更多了關懷與情感。游永福老闆能記住每位客人的名字,探詢近況卻不會讓對方感到冒犯,一點點小玩笑便能讓整間店充滿笑聲。
整個訪談過程他忙進忙出。在我尚未開始採訪前,他坐在電腦前修改文章;客人來的時候需要站起來應對;廠商抵達之後則要檢查該進哪些商品。繁瑣細碎的事情都融進他的微笑裡,彷彿這些都不會替他帶來困擾。
最私密的家常菜
訪談結束正好是午餐時間,游永福提議到附近的「漾廚房」用餐,他說要點一道「不在菜單上的」料理。穿過甲仙近年來著名的景點「貓巷」,彩繪動物搭配懸在空中的花傘,整條巷的繽紛色彩讓人心情隨之愉悅。穿過貓巷後隨即來到漾廚房,正當老闆娘還沒空招呼我們的時候,游永福先指著一張桌子要我到那邊坐下,接著走到廚房後面像是在尋找什麼,彷彿他也是廚房的老闆。
老闆娘沈文香是柬埔寨人,應用在地食材調製南洋風味料理。等候上菜的時候,游永福看到了老闆娘的女兒,表情有點驚訝,因為游先生以為她前一天就去畢業旅行;問了問才知道但最後決定不參加,是想留在家裡幫忙。雖然這只是日常小事,也足以窺見游永福先生與附近居民的感情很好,且一貫精準觀察。
他很開心與我分享私房料理──醬筍炒蛋,起初我有點驚訝是如此家常的料理,為何能讓他嘖嘖稱奇。在他邊吃邊介紹的同時,我才瞭解以麻竹製作的醬筍來炒蛋,原本是嘉義山區特有的客家菜,然而,學會自己製作醬筍的沈文香,在料理醬筍炒蛋時,巧手拌入芫荽、九層塔及紅蘿蔔,於是臺灣與南洋便有了融合,還交集出全新口味。
用餐到一半的時候,突然進來一位甲仙愛鄉協會的成員曾麗雲小姐,因為她看見游永福先生在裡面,來打聲招呼順便預約下午討論愛鄉協會的工作。游永福先生與很多有心的甲仙伙伴全力推廣甲仙的觀光,不是打造許多嶄新的設施,而是踩著一世紀前的腳步,深入探索甲仙的文化與生態。
地處偏遠的甲仙,人口並不多,十幾年前的八八風災更是重創觀光與經濟,直到今日仍未完全恢復。而就在離開甲仙的路上,我一直想著,很難找到一個地方讓人們如此慢活自在了。
我的對話練習 / 顏正裕
試著與不同人事物交談,也許就能產生更大的火花。現職大學英文兼任講師,得過高雄青年文學獎、新北市玩字時代散文入選,正在籌備一個長篇創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