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

台灣小說家 七等生 病逝享壽81歲


台灣小說家七等生(本名劉武雄,1939年生),10月24日病逝,享壽81歲。

七等生為苗栗縣通霄鎮人,被譽為台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創作以小說為主,代表作品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改編為電影。1985年獲第8屆吳三連獎文學獎小說類,2010年又獲得第14屆國家文藝獎。

畢業於台北師範學院(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七等生,1962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開始了寫作生涯,與同是作家的席慕蓉是同學,雷驤則是他們的學長。七等生曾任小學教職多年,40歲後便退休專注寫作。2003年由遠景出版社出版了《七等生全集》共十冊。

七等生最為人熱議的作品之一應是1976年發表的《我愛黑眼珠》,由於形式怪誕,有人認為難懂,作家馬世芳聞七等生去世消息,於臉書摘錄其中一段,並留下一句話:「烙印在青春期記憶深處的段落。」很多人在七等生過去的作品裡,看到的是現在的社會現象,猶如《我愛黑眼珠》、《我的小天使》等,作家猶如洞察人性的先知。

七等生作品改編電影也常引起共鳴,與《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同樣作於1976年的《削瘦的靈魂》,今年成為紀錄七等生的文學電影名,在目宿媒體的電影預告裡寫道,「體現六○年代台灣現代主義至高成就,別人都是里程碑,七等生則成為裂縫,以小說回應極速現代化和黨國高壓政治下裂解的社會和精神危機。」

作家陳芳明說,「七等生一直是我偏愛的作家。我喜歡他,是因為他所使用的小說語言,完全都是他所獨創。而他所觸探的議題,則完全是他所開創出來。在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系譜裡,他總是被視為異端。然而他的迷人魅力,也正是他建立起來的異端語言與異端主題。從《我愛黑眼珠》開始,立刻引起那個時代的矚目。那是戒嚴的時代,那是純正語言的時代。七等生反而開闢一條人跡稀少的道路,他的異端,至今仍然是前衛。」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