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親愛的房客」首映,最念念不忘的,就是男主角的表演,也了解了他可以得到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又入圍金馬獎的原因。
表演就是「方向,力量,速度」這三件事,我們可以看到他為了增加陰柔的同志感覺,把表演的力量放輕,講話變得輕柔,手腳動作也都變得輕盈,也看到他速度變得更慢,不管講話,轉身,走路。他都比平常慢。他用這樣的方式,來建立林健一整體的個性,雕塑了這個角色的樣貌。
「演員請就位」節目裡,陳凱歌曾經批評一個年輕演員表演浮誇,刻板,他說:「好的演員,就是有一張平靜的臉,但眼睛充滿了喜怒哀樂」。小莫為了貼近有傑導演的寫實風格,完全展現了陳凱歌說的「減法表演」,他讓自己的表演不著痕跡,就像真實生活裡的我們,就算面臨人生驟變–愛人逝去,再痛苦再難過,也不會有太多的表情變化,或者,誇張的情緒流露,但他又是一個深情的人啊,所以他讓所有的情緒起伏,都在肢體動作的細節展現,還有,眼神的流轉。
你可以看到偵訊時,小莫不安而搓揉的手部特寫,你可以看到他對著法官質問時,把頭壓低,刻意放慢講話節奏,一個字一個字清晰吐露,還加重了說話的力量,用這樣的方式呈現他對主流社會歧視同志的憤怒,而不是選擇傳統的對法官咆哮,嘶吼。
你還可以看到他的眼淚。原來他有這麼多種的哭泣方式,有這麼多的小細節。有一場戲,當婆婆口氣放軟,答應他可以收養愛人的小孩,他哭得好久,而且柔腸寸斷,手啊嘴啊都在抖,腰桿也哭彎了。他這一哭,哭出了劇本裡的潛文本:這是幸福的哭呀,他終於得到婆婆的認可,可以領養愛人的小孩,他終於可以有一個家了。
劇本沒有直接說他多寂寞,但他的哭完全展現出來。
還有他的情慾發洩戲,也是在哭,這次他的哭就不一樣了,他默默的哭,不是梨花帶淚雨那種,而是靜靜的像一條小河流,把王可元的背弄濕。這也哭出了劇本裡的潛文本:他好思念已經過世的愛人,他從別人的溫暖尋找過去的溫暖。這是思念的眼淚啊,是懷念,是寂寞,是再也無法相見。和情慾一點都沒有關係。
羅蘭巴特認為每張照片,都有讓觀者印象深刻的刺點「Punctum」,刺點是個人的主觀感受,存在小細節裡,親愛的房客裡,小莫的表演就是刺點。不是鑽石,是珍珠,不是太陽,卻像閃爍在夜空裡的星星。
親愛的房客,本週五上映。小莫的表演簡直是表演必修觀摩課啊。
原文出處 蔡怡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