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張雅婷 : 從如果兒童劇團《雲豹森林》演出爭議談創作自由與話語權


如果兒童劇團的《雲豹森林》演出後,被原住民團體認為不符合原住民的實際文化,涉及微歧視。

關於這議題,我有點想法。

我小時候以為,聖誕節是聖誕老公公的生日,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是耶穌的生日,而且聖誕老公公的紅衣形象是可口可樂塑造出來的。一個基督教中的神聖節日,到了東方國家,只剩下聖誕大餐、聖誕樹跟聖誕老公公,全然失去原本的文化意義。

從大眾文化來看,可能很多美國小孩對中國功夫的印象來自《功夫熊貓》,對日本忍術的印象則來自《忍者龜》,然而中國廚師看了《中華一番》可能會搖頭,而埃及人看《神鬼傳奇》說不定也很生氣。

大眾文化藉由「文化挪用」形成了刻板印象,難免帶有微歧視。然而,真正的中國功夫到底為何?《功夫熊貓》、《七龍珠》還是《天龍八部》?當然都不是。

難道大眾文化只會教給觀眾歧視嗎?不是的。

大眾文化是一顆種子,看過的人、喜歡的人,就會再去深入研究,然後就會發現更多真正的寶藏。

我曾經問過朋友,台灣原住民也有豐富的巫覡文化,怎麼沒有人去研究,寫出台版的《哈利波特》呢?我的編劇朋友跟我說,因為原住民的禁忌非常多……

回到《雲豹森林》,我的看法是,儘管內容不合乎原住民真正的文化,但是,至少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也許他們回去會去找書來看,就可以學到更多。

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原住民各族有志於推廣傳統文化的人,能夠成立兒童劇團,把真正符合事實的內容改編成兒童劇,讓小朋友來看。然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倘若,如果劇團在這次事件中受傷太深,《雲豹森林》不再演出了,以後恐怕也沒有其他兒童劇團願意冒著被罵的風險,來改編跟原住民題材有關的故事了。

當然,也永遠不會有台版的《哈利波特》了……

創作的言論自由該如何才能顧及他者的話語權呢?

#雲豹森林

原文出處 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