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剝雞碎碎念 : 台灣民主政治若少了強有力、能監督的在野黨,真的好嗎?20200717


既然監委人事同意權都過了,就來碎碎唸一下。

昨天有一篇臉書文章說老柯2014那次如何偉大,分化國民黨內部,不讓國民黨亮票、監票,最後順利地讓藍委跑票,馬英九提名的11位監委被提名人中箭落馬。

那一次的監委人事確實是一場經典的政治謀略戰,柯建銘當然居功厥偉,但該臉書文作者漏了一個很重要的歷史脈絡,「馬王政爭」。

2013年9月馬王政爭爆發,套一句柯建銘的話,是國民黨政權的喪鐘,畢竟黨內最有權力的2人互鬥,這個政黨要團結也難。而總統先欲以司法關說案拔掉國會議長,國會議長被突襲後穩住腳步出招反制,靠司法程序穩住議長寶座,之後還鬧出了監聽國會、檢察總長洩密等民主笑話,在在讓國民黨的執政之路逐步崩垮。

2014年的考監委人事權是在太陽花學運後提名,當時馬系人馬甚至認為王金平暗助民進黨和太陽花,在這樣的暗潮洶湧中,老柯才有了分化國民黨的契機。

老柯當然是近年罕見的謀略家,但如果沒有馬王政爭讓藍營內部分裂,柯建銘與王金平私交再好,也很難找到破口。如果沒有當時民進黨立委強力監督,在質詢台上突顯出好幾位監委被提名人的不適任,引發社會輿論關切,整個戰術也不一定成功。

我們就看當時同意權中的一幕就好,2014年7月6日,進行監委人事同意權投票,民進黨立委率先在搶佔兩邊的領票處,並且以柔性杯葛方式不領票,如果當時的院長王金平有意排除萬難行使同意權,一定會有辦法,但最後創下國會史上首次同意權投票無法進行的紀錄,讓柯建銘有更多籌碼分化國民黨。

政治謀略常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了其中一項只能唱獨角戲。

所以就來談談國民黨這次的策略。

首先,這次國民黨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反對黃健庭擔任副院長被提名人,雖然這是事後諸葛,但是在黃健庭被提名的消息傳出後,跳腳的是民進黨內部,國民黨若有政治謀略,大可以讓黃引發的綠營內部矛盾極大化。

但國民黨很明快地就表達反對黃健庭的立場,還揚言要將黃開除黨籍,在綠營反彈都還來不及發酵的狀況下,這個人事案就由黃自行退出。加上另一位造成綠營內部矛盾的被提名人陳伸賢「自行退出」,分化民進黨的籌碼幾乎淪為0。

於是,國民黨展開焦土戰,在臨時會開始前佔領立法院議場。

且不論打陳菊這個訴求好或不好,但是要佔領至少要有吃苦準備、且12小時就被清場,那麼,國民黨一開始催油門到底,卻展現出不堪一擊的姿態,加上老立委不太打、新科立委亂打,這一波抗爭,國民黨的支持度肯定繼續在谷底迴盪。

緊接著,打完佔領戰,國民黨回到協商會場、渡過考委人事投票,在本週二監委審查會時再次與民進黨立委開戰。

雖然國民黨自稱這場抗爭讓陳菊狼狽進出立院,已達目的,不過,很明顯民進黨立委只在乎今天的同意權投票,甚至當國民黨重砲打菊,反讓民進黨更能顧全大局,有些在媒體上有爭議的、黨內有意見的監委被提名人,全數跳過了審查程序,在黨紀一聲令下,今天全數過關。

要說國民黨不認真抗爭倒也不至於,只是缺了謀略,導致事倍功半,再加上政黨支持度極低,各種反射性的抗爭動作成了網路笑話,加上整個黨內缺乏進步價值,而罷韓成功重挫藍營士氣,群眾吸引力遽減,國民黨在這波抗爭形同自曝其短。

若2014年的監委人事同意權是一種在野監督成功的經典,這一次可能是失敗的典範。

可是,民主政治若少了強有力、能監督的在野黨,對台灣的民主真的好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