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BILLY TONG : 「留島不留人」的定居殖民主義 20200707


二戰之後,一股解殖浪潮席捲全球,各地民眾打著民族自決的口號,爭取獨立。在解殖大勢下,世人都深知殖民主義不是好東西;當中有種殖民主義被認定最為野蠻、落後 ——「留島不留人」的「定居殖民主義」(Settler Colonialism)。

殖民主義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或勢力,透過各種手段,控制另一個地區的人民和土地。很多時,侵略國不單會征服土地,剝削當地人民,更會把自己的文化、語言和價值體系強加於被殖民者之上。很多人認為殖民主義源於 15 世紀起歐洲列強的海外擴張,但其實古希臘、古羅馬、腓尼基,甚至中國等古代帝國,都有類似的擴張行為。隨著工業革命成功,歐洲列強加快海外殖民的步伐,到 1914 年,一戰爆發前,歐洲殖民者已控制全球 84% 土地,共 5 億人民。

康涅狄格大學歷史學教授 Nancy Shoemaker,就仔細分類殖民主義。例如,剝削殖民主義(Exploitation/Extractive Colonialism)中,殖民者的首要目標是掠奪天然資源,例如農作物、礦產和能源,來充實殖民主的財富。其中一個最血腥的例子發生於現在的剛果,利奧波德二世管治期間,比利時人大肆搶奪象牙和橡膠資源,並動輒對動作緩慢的工人施以酷刑,估計導致至少 1,000 萬當地人死亡。另一種是貿易殖民主義(Trade Colonialism),侵略者以貿易為目的盤算整套殖民策略,例如歐洲列強在 19 世紀中,以戰爭和不平等條約,迫令中國打開門戶,劃定租界,佔領香港和威海衛等港口城市為貿易基地。

各種殖民主義中,以定居殖民主義最野蠻、最落後,影響最深遠。侵略者會以人口洗牌和長期定居為目的,不單霸佔土地,還要令自己成為殖民地中的最大族群。剝削殖民主義和後期的貿易殖民主義,未必涉及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侵略者可能利用間接管治,或者精英管治手段來治理殖民地,例如英國會與香港華人精英勾結來共治華人社群。澳洲歷史學家 Patrick Wolfe 直指,定居殖民主義背後的邏輯類同種族滅絕,要殲滅和取代當地原住民。早年的例子有日本大和民族,把原本生活在關東的蝦夷人驅逐到北海道。最明顯的例子,則數歐洲白人抵達美洲和澳洲後,大規模滅絕當地人,美國在 1775 年爆發獨立戰爭時,已經是白人主導;到今天加拿大和澳洲基本上是白人國家,其中非歐洲或有土著背景的人,只佔澳洲 24% 人口。

後期,歐美列強就以經濟殖民取代定居殖民,不單看來更「文明」,也更易管理;二戰後解殖浪潮後,列強所遵循的「新殖民主義」,以經濟手段為主軸,不公開吞併土地,而是透過外資和國債來牢牢控制別國資源。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人文學院助理教授 Alicia Cox 指出,定居殖民主義的後遺症到今天依然纏繞多國。今天的原住民是當年種族清洗倖存者的後裔,但就要在祖宗土地上和侵略者的後代共同生活。由於白人依然領導全球的政經體制,定居殖民主義也與資本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合流;而原住民的文化未有得到重視,還在社經制度上飽受歧視。在今天的澳洲,種族歧視對原住民青年的人身安全,仍構成實質威脅。但更可怕的是,或會有國家走上 15、16 世紀的回頭路,再次動用最野蠻的殖民主義手段。

原文出處 CUP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