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開啟了台灣民眾的自我認同調查後,在1994年,政大選研中心又開啟了另外一項調查,就是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調查,這兩項長期的歷時性調查,幾乎可以成為解嚴以後見證台灣主流政治立場變化的重要軌跡。
統獨立場的調查在選項上比起自我認同要來得複雜許多(念選項的時候應該是每個訪員的噩夢吧我想…),比起自我認同只有三個選項,統獨立場可以說是三種傾向,然後每種傾向都有兩種程度差異。
簡單說三種傾向就是:偏統/維持現狀/偏獨
而程度差別就是,如果你偏統,你還必須選:「儘快統一」或是「偏向統一」,翻成白話就是「急統派」與「終統派」。獨派亦然。
就連選維持現狀也不會放過你(不是),你還是要繼續選:「永遠維持現狀」或是「先維持現狀再決定」。你其實也可以把這些人歸類為「華獨派」。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調查剛開始的1994年當年的時空,最多人選擇的是「先維持現狀再決定」,有38.5%的支持率將近四成,幾乎可以代表主流民意。而且最有趣、最值得玩味推敲的是第二高票:「無反應」,達到20.5%。
所謂的無反應,可以包含拒答、或是無法歸類到任何有效答案的無效結果,不過其實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數據解答成「不表態」。
「不表態」是台灣民眾面對政治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態度。1994年的時空中,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選擇不表態。
至於不表態的原因非常多種,一種是討厭政治、覺得政治好髒髒;另一種是對政治表態感到恐懼,害怕被意見相左者圍剿;此外還有一種是不信任調查機構、或是媒體本身的立場所以選擇不表態。
所以我們要好好看著桃紅色的這條「不表態」的曲線,他的數值其實在台灣認同政治史上也非常重要。尤其當不表態的人越來越少,這其實也反映出台灣政治史的發展歷程特色。
而94年的第三高票,不意外的是「偏向統一」的「終統派」。把「偏向統一」與「儘快統一」的比例加起來則剛好是20%。
很可悲的是如果把「偏向獨立」的8.0%與「儘快獨立」的3.1%加起來,整個台灣的獨派基礎就是11%,僅佔總人口一成。
所以可以這樣說,1994年的台灣,獨派佔一成、統派佔兩成、不表態者兩成,剩下的五成、總人口的一半都是維持現狀派。
而在上一篇的時候我們聊過,94年發生了千島湖事件,這個事件為對於兩岸統一抱持樂觀想像的台灣人蒙上了一層疑惑,換句話說,統派的支持者如果再兩年前就做調查,比例一定還會更高。
接下來我們來注意幾條曲線的消長。
首先是暗紅色的「偏向統一」與淺綠色的「偏向獨立」,兩條線本來是「終統派」一直高於「終獨派」,然而在2002到2003年突然間展開了死亡交叉,從此以後,終統派就再也不曾贏過終獨派了。
那一年發生了甚麼事?
關心時事的人應該都記得,2003年春季是SARS肆虐兩岸三地的最悽慘的時刻,當時台灣因為中共隱匿疫情而一度告急,為此第七度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與擔任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
當時有一個經典的新聞鏡頭,就是記者向中共外交官員大喊:「你們聽到台灣2300萬人的需要嗎?」而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沙祖康則對記者大吼:「早就給拒絕了!沒聽到大會做的決定嗎!誰理你們!」
這句話應該讓很多人醒了吧。
當我們比較暗紅色的「偏向統一」與藍色的「永遠維持現狀」,就會發現從調查開始的十年間,兩條曲線原本是彼此互相糾纏,然而一樣到了2002至2003年之間,兩條線也是突然展開了死亡開口,從此藍色急昇紅色緩降再也不回頭,SARS事件真的是讓台灣人對於中國的認識有長足的進步,這一切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所致。
然後我們繼續看這兩條線,就會發現,其實其他的曲線,不管是急統、急獨、維持現狀再決定(黑色),變化其實都不大。終獨(淺綠色)雖然是緩昇,但是變化也不太大。唯有這裡提到的「永遠維持現狀」(藍色)與「偏向統一」(暗紅色)好像彼此互補一樣。也就是說,在台灣一直有一大群人,他們的選擇就是一直在「終極統一」與「維持現狀」當中不停切換。
最有趣的就是2018年韓國瑜旋風正夯時,終統派「偏向統一」一路飆到了2003年死亡交叉之後的最高值12.8%,甚至與終獨派「偏向獨立」15.1%只差不到3個百分點,然而2019年,一方面韓成了落跑市長、一方面香港反送中事件爆發,終統派馬上跌到7.5%,另一方面,淺綠色終獨派則一路成長。
最後,我們來看這張圖最重要的部分:2019-2020的兩大死亡交叉。
2020年1月11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以817萬票高票連任,緊接著武漢肺炎在中國爆發,迅速遍及全世界,台灣因為內閣防疫團隊與全民的努力,成功擋下武漢肺炎,成為世界少見的低染疫風險區,內閣支持度尤其是衛生部門甚至一度高達九成。
中國在武漢肺炎爆發後的種種態度,包含勾結世衛組織隱匿疫情,而後包括假捐藥真詐財事件等等,讓全世界的反華風潮達到高峰。另一方面,在六月初的罷免選舉中,高雄市民以將近94萬票罷免落跑市長韓國瑜。到了六月底,中共強行通過港區國安法,一國兩制正式宣告結束,連帶地也讓統派與維持現狀派心心念念繫著的最後一道咒語般的保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形同戲言。從此之後,只有一中同表、一國一制。
所以從2020年6月的統計中,統派/維持現狀派(華獨派)/獨派(台獨派)三者之間的消長達到了歷史上最具戲劇性的發展。
首先,淺綠色的「偏向獨立」從2018年的15.1%一路飆升到2020年的27.7%,數值幾乎要翻倍,而且20年來始終穩坐第二高票的藍色「永遠維持現狀」首次被「偏向獨立」超越,兩者形成死亡交叉。而且「偏向獨立」與26年來穩居第一的黑色「先維持現狀再決定」只剩下1個百分點的差距。
其次,深綠色急獨派「儘快獨立」來到僅次於2007年的第二高點7.4%,同時暗紅色的終統派「偏向統一」則跌到歷史新低5.1%,兩者也形成了死亡交叉,急獨派甚至也超越了桃紅色的「不表態」。
因此,我們整理2020年最新的調查結果,在2020年7月的當下,全台灣的「統派」只剩下5.8%,不表態者只剩下6.8%(這兩個數值放在台灣當代政治史的脈絡都有非常深刻的意義)。
另一方面,台灣的「獨派」成長到有史以來最高的數值:35.1%(這樣講起來感覺還是好可悲),而過去始終佔台灣穩定半數的「維持現狀派」(華獨派)則仍舊維持52.3%。
—
當我把分析統計數據的身分放下來,從一個私人的角度來想,這二十多年來,我又在哪裡呢?
調查開始的1994年,還是中學生的我,應該會選「終極統一」,畢竟從小受中國教育長大,雖然意識到對岸跟我們是不同的,但是心裡總有種虛幻的盼望,覺得大陸地大物博,只要好好開發必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兩岸中國人可以合作共榮,扭轉工業革命以來一切以西方為尊的處境。
然而上大學之後,才終於接觸到黨國教育以外的知識,許多想法開始緩慢產生改變,而一切當中衝擊最大的,無非是2001年陪爸爸回大陸探親,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接觸了那裡的人。
從大陸回來以後,我才深切體會到:我們就是兩個不同國家的人,我們最好不要統一,這樣對彼此都好。
於是我的選項慢慢地從統一轉變成了維持現狀。身為外省子弟,就算知道統一不可行,也不會想要獨立。因為從小的生長環境,加上當時的社會氛圍,總是將民進黨與台獨直接加上一層濾鏡,將很多負面觀感與他們連結在一起:比如說國會暴力啊,阿扁貪汙啊,全民計程車很不理性啊、三民自媒體很洗腦啊、福佬沙文主義、民進黨會把外省人趕盡殺絕等等。現在來看當然會覺得很好笑,但是曾經在那裡,所以我可以理解那些深藍淺藍對於民進黨的偏見,以及他們再怎麼樣絕對不會票投民進黨的深層原因——那是一種與理性無涉、比較近似保守宗教觀的思想潔癖。
2014年318學運爆發,當時一連串的事件,讓我認清了國民黨的本質。另一方面,當時為了撰寫博士論文,讀了一大堆戒嚴時期史料,尤其是關於白色恐怖的紀錄,才知道在整個戒嚴時期不管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都是國民黨恐怖統治的犧牲者。才發現包括爸爸以及一堆外省長輩,他們一輩子的認同,就這樣繫在一個殺人魔所建立、由謊言與殺戮所堆砌的荒謬政權上,他們就這樣信了一輩子,才更覺得憤怒與不值。
現在的我,應該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已經是那7.4%了。
—
最後我想對那52%的「維持現狀派」說幾句話:
如果你支持中華民國,你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那你已經違反了中國制定的港版國安法了。對,就算你不是香港人,你還是被那條法律寫進去了。因為你已經違反了一中同表,所以你就是華獨,總之就是獨派人士。
維持現狀就是逃避問題。「永遠維持現狀」就是「永遠逃避問題」。你不會想像一個小學生在寫作文〈我的志願〉裡寫下:「我的志願就是永遠逃避問題。」吧?那為什麼你的志願是永遠逃避問題呢?
而且你真的認為,只要逃避問題,問題就不會來找你嗎?尤其當這個問題是2000枚對準我們的導彈、一場沒有疫苗的肺炎、一場豬瘟、一個航母打擊群、還有14億個主張你的國家是他們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呢?
原文出處 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