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翁佳音 : 基隆八斗仔:地名的野生思考(一七八)


雞籠曹善人昨晚來字討論「八斗仔Peh-táu-á」,這個地名起源,解釋很多,老番最早聽到的,是說這裡以前有八戶姓杜(Tōu),故名。最近十幾年,又迸出八斗原名「北投Pak-tâu」,天女散花,巫婆騎掃把飛下凡。

老番不會斷然說這些解釋全錯,學問研究本來就各憑本事,但讀者要自我訓練選擇可再檢證的解釋。八斗子的八戶姓杜人家如今安在?女巫的下落呢?「北投」女巫,是哪一族語言,證據在哪?

所以,有時提出另一種可再檢證的說法或假說,也是學問一種方法。老番在(一二九)的〈基隆鲂頂〉中已稍微建議讀者不妨往地形考察八斗仔的起源。日本時代的保圖,把八斗仔拼音為「Poeh-táu-á」,是否正確反映出當地人的音聲,這裡不論。聚落除八斗外,還有「七斗」,所以,八戶杜的解釋有漏洞。八斗是女巫,那,七斗是男巫?八七解釋,不要過份相信先講先贏。

回到地形,再看附近有「長潭尾」、「藍投郊Nâ-tâu-kau」,大概可往海邊潮水進退的「溝Kau」、「Táu」思考。台語的「內山斗底」,那個「斗(Táu)」是坑谷;溝尾,水流出之處的Táu,漢字有人寫成「竇」。通常,臺灣東北澳口海水回潮,湧浪滔滔,須沿邊築堤岸,以截湧潮與設斗門,等等,都是可以考慮成「八斗」與地形有關的豐富證據。

原文出處 翁佳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