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中國星巴克不敵價格戰,傳有意出售中國業務股份!


星巴克曾因中國中產階級而壯大美國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Starbucks)近期在中國面臨價格戰壓力,中國本土品牌輩出的競爭下,星巴克在中國的銷售明顯下滑,甚至傳出星巴克有意出售中國業務股份的消息。

1999年,星巴克進軍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市時,中國人主要飲品仍以茶為主,當地幾乎不存在咖啡文化,但星巴克很快就建立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與此同時,中國的中產階級也在不斷壯大,民眾開始使用iPhone、Gucci等國際品牌,來炫耀自身財富。

星巴克在這時打入中國市場,獲得了專家的高度評價。TD Cowen分析師查爾斯(Andrew Charles)表示,由於中國都市化、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以及民眾對於西方品牌的傾向,中國被視為一個肥沃的成長機會。星巴克曾經非常看好中國業務的成長,前執行長舒茲(Howard Schultz)曾預言,未來中國市場可能比美國更龐大。

然而,星巴克在中國的近況卻令人相當擔憂,儘管中國仍是星巴克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市場,但成長已經陷入停滯。從2022到2024會計年度,中國區收入基本維持不變,徘徊在30億美元(約新台幣986.85億元)左右。

中國本土咖啡店 幾何倍數成長
星巴克拿鐵和美式咖啡的售價要比多數同行高得多,由於中國中產階級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加上2025年經濟將進一步下滑的預期,星巴克很難讓消費者繼續購買他們的高階產品。

如今,中國消費者對外國品牌的興趣愈來愈低,愈來愈注重成本,並且受到中國各地湧現的本土競爭對手的吸引,數十家的中國品牌每週都會以更低的價格推出新口味的茶和咖啡,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以至於星巴克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降了14%。

星巴克在中國最大的對手是瑞幸咖啡,這家中國本土品牌成立於7年前,在中國的收入已經超過了星巴克,門市數量幾乎翻了3倍。星巴克目前在中國的門市總數約7600家,而瑞幸在2023年6月成為中國首個突破萬家門市的連鎖咖啡品牌,並在不到1年內,於2024年7月門市突破2萬家,且持續以驚人的速度展店。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世界咖啡門戶(World Coffee Portal),中國的咖啡店數量現在已經超過美國。而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統計,從2018年到2023年中國市場共成長了25%。

中國消費市場興起民族主義
星巴克並非在中國市場苦苦掙扎的唯一一家外國企業,那些曾經將中國視為蓬勃發展市場的品牌,如今正面臨產品需求放緩的問題。受到房地產危機和勞動市場疲軟拖累,中國消費者仍不願意花錢。

除此之外,中國近年掀起一波被稱為「國潮」的民族主義浪潮,許多年輕消費者不再選擇外國商品,轉而青睞中國本土品牌。在與其他國家關係緊張時,中國領導人經常透過政治宣傳煽動民眾的愛國情緒。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產品全面課徵關稅,北京政府可能再次將矛頭指向美國品牌。

星巴克近期也坦言,在中國的業務面臨美中緊張局勢升溫、反美情緒增加、潛在的關稅上調、限制性法規或抵制,以及中國日益增加的政治敏感度等問題帶來的風險。

曾與百事可樂(PepsiCo)、麥肯錫(McKinsey)等多個跨國品牌在中國合作的公關專家盧勁(Jin Lu)表示,愛國情操對於外國品牌來說愈來愈重要。中國的民族主義趨勢已經變得非常、非常強大,人們現在更傾向認為「這個國家更強大,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我們(中國)真的需要這些外國投資嗎?」

瑞幸咖啡價格僅星巴克一半
為了吸引消費者,星巴克在中國推出更多元的菜單,包括更多迎合當地口味的奶茶和風味,但星巴克的價格通常比競爭對手更高,同時也難達當地消費者的標準。以最基本的菜單美式咖啡價格來看,星巴克定價為30人民幣(約新台幣136元),然而瑞幸咖啡的售價只要14人民幣(約新台幣63元),售價低於星巴克的半價。

貝恩公司駐上海合夥人鄭思遠(Nancy Zheng)表示,中國消費者在某些方面「被寵壞了」,因為這個市場非常激烈,所有供應商都在試圖透過推出新產品讓消費者滿意。以瑞幸咖啡為例,該品牌每年推出約60種新品,每週都會推出1款新飲料,2021年推出的生椰拿鐵年銷售額已接近1.4億美元(約新台幣46.06億元)。

星巴克的門市有寬敞的店面和沙發座位,經常被當作專業人士會面談生意、學生讀書或是消費者購物完休息的場所。從某些方面來看,這使得星巴克與其他競爭者處於不同的類型,中國飲料品牌店面規模往往較小,主要處理透過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下達的訂單。

春華資本(Primavera Capital)創辦人胡祖六(Fred Hu)指出,星巴克是一個強大的品牌,但是他們確實需要做出改變,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在中國尋找當地合作夥伴,就像百勝餐飲(Yum)在2016年的做法,或是要剝離中國業務。

多家中外資本 有接手中國業務
在中國市場表現持續疲軟下,近期也傳出星巴克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股份,根據知情人士表示,KKR、方源資本(Fountainvest Partners)和太盟投資(PAG)等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有意收購,而中國國企「華潤集團」(China Resources)和外送巨頭美團(Meituan)也被視為潛在買家。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星巴克尚未確定出售中國業務股份的規模,具體比例將取決於談判結果。此外,這些有意競標者的名稱,之前尚未被披露。2位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希望在今年底前敲定這項交易,但交易結構仍未最終確定,可能會有變動。

2位知情人士表示,星巴克更傾向於透過與策略夥伴簽訂加盟連鎖(franchise,特許經營)協議,來作為股權出售計劃的一部分。若採取此模式,星巴克中國業務的價值可能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9億元)。

針對相關消息,星巴克拒絕證實。去年甫上任的執行長尼柯爾(Brian Niccol)在今年首度訪問中國市場,並在1月的財報會上談到中國業務的問題,尼柯爾當時表示,自己認為星巴克可以在短期內作出一些改變來強化業務,同時將繼續探索戰略合作關係,以持續在中國發展。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