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HISTORY

定維 : 113-1課程報導|臺灣史料與研究方法(一)|陳志豪老師


陽明山舊稱「草山」,位在臺北盆地的北邊,行政區劃跨越臺北市及新北市,區域內盛產硫磺與茶葉。陽明山從日治時期到現代,皆是北部居民郊遊踏青的勝地,民眾會來此賞花、泡溫泉、登山等,藉此紓緩疲憊工作的身心。

隱藏在詩詞中的大觀閣
這次的陽明山踏查,我們從「清天宮登山口」拾級而上,由對陽明山熟捻的文史工作者帶領,朝目標大觀閣前進。大觀閣的現況是被淹沒在荒煙亂草中,只有一些散落的磚塊、刻著詩詞的巨石,還有房屋的地基,可以勉強辨識這裡曾經有宏偉的渡假庭園。大觀閣是大稻埕商人李金燦,在陽明山上的別墅,目前可以找到關於這棟別墅的資料,多是詩詞的敘述,例如:楊仲佐的〈登大屯山大觀閣〉、鄭家珍〈大觀閣〉、連橫〈大觀閣曉望〉、莊贊勳〈題大觀閣謹次瑤韻〉等,透過些詩詞的描繪,稍微可以想像當時樓閣的宏偉,與周遭優美有如仙境的景色,可惜目前尚未找到大觀閣的照片!而大觀閣的建築本身也未能保留下來。

傳教士的渡假勝地
我們接下來往海拔更高處走,走到過去陽明山上的「外人別莊」,沿路上的石塊上則寫著TH,志豪老師推測這是帶有領域標示的功能。這是一個建在山坡上的別墅群,有多棟屬於外國傳教士的房子,現在則有多處傾頹,但仍可以透過房屋的地基與堆砌整齊的石塊,想像過往這邊有規模不小的建築群,裡面可能有完善的衛生系統、電燈、小花園等設施。傳教士們多會在夏天到此避暑,這裡海拔大約900公尺左右,夏天天氣涼爽草木扶疏,適合讓來自較高緯度的國家的傳教士們,渡過臺灣炎熱且潮濕的夏天,曾在外人別莊居住過,且較為著名的人有馬偕牧師、蘭大衛醫師、戴仁壽醫師、劉忠堅牧師等人。

心得
這次跟隨志豪老師到陽明山田野調查,我覺得很新奇!走進陽明山的山林中,找尋清代富豪的豪宅,而過往豪華的渡假山莊,只遺留下石刻、殘磚與水井。外人山莊則相較大觀閣保存完整,部分房屋的輪廓與磚牆皆還在,然而長期缺乏維護,常有人隨意刻劃與破壞,使這些見證臺灣宗教發展歷程的重要建築群,也將會在未來消失在山林之中。(定維)

原文出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